歡迎訪問北京浩云律師事務所官方網站!

分享:

在線留言 message

姓名(*)
姓別:
電話(*)
留言:

注:“ ( * )”號為必填項

行業新聞

  您的位置:首頁 > 相關資訊 > 行業新聞

法定假日未付工資是否違法?用人單位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?

時間:2025-04-09 16:32:51 來源: 作者:

   法定假日未付工資是否違法?用人單位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?

  法定假日工資支付是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核心內容之一。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》及最新司法解釋,用人單位在法定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卻未支付工資的行為構成違法,需承擔補發工資、支付賠償金等法律責任。本文從法律條文解析、違法后果及維權路徑三個維度,結合2025年最新法規,系統闡述法定假日工資支付的強制性要求及用人單位的違法成本。

  一、法定假日工資支付的法律依據

  法定假日工資支付制度源于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》第四十四條及第五十一條。根據第四十四條,用人單位在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,應支付不低于工資300%的報酬;第五十一條進一步明確,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期間,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。這一規定確立了法定假日工資支付的雙重保障機制:一是基礎工資的足額支付,二是加班工資的法定標準。

  2025年《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》修訂后,法定假日工資支付標準未發生實質性調整,但明確了“三薪”計算基數為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。例如,若勞動者日工資為300元,5月1日(法定假日)加班應獲得900元加班費,且用人單位仍需支付當日基礎工資300元,總計1200元。

  二、用人單位違法行為的法律后果

  1. 補發工資及賠償金

  用人單位未支付法定假日工資的,勞動者可依據《勞動法》第九十一條要求補發工資,并主張加付50%至100%的賠償金。例如,某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法定假日工資5000元,勞動仲裁機構可裁決其支付5000元工資及5000元至10000元賠償金。

  2. 行政處罰

  根據《勞動保障監察條例》第二十七條,用人單位克扣或無故拖欠工資的,勞動行政部門可責令限期支付,并處以欠繳金額50%至1倍的罰款。若用人單位拒不改正,可能面臨吊銷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。

  3. 刑事責任

  若用人單位以轉移財產、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勞動報酬,數額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(如拒不支付10名以上勞動者工資且數額累計在3萬元以上),可能構成《刑法》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的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,最高可處七年有期徒刑。

  三、勞動者維權路徑與證據收集

  1. 維權路徑

  勞動者可通過以下途徑維權:

  協商解決:向用人單位人力資源部門或工會提出書面申訴;

  行政投訴: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,要求責令改正;

  勞動仲裁: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,主張工資及賠償金;

  訴訟救濟:對仲裁裁決不服的,可向法院提起訴訟。

  2. 證據收集要點

  勞動者需提供以下證據:

  勞動關系證明:勞動合同、工資流水、考勤記錄等;

  加班事實證明:加班通知、工作郵件、同事證言等;

  工資支付證明:銀行工資卡明細、工資條等。

  四、用人單位合規建議

  1. 完善工資支付制度

  用人單位應建立法定假日工資支付臺賬,明確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及支付時間,避免因制度漏洞引發糾紛。

  2. 加強勞動法律培訓

  定期組織人力資源部門及管理人員學習《勞動法》《勞動合同法》等法規,確保工資支付行為合法合規。

  3. 主動化解勞動爭議

  對勞動者提出的工資支付異議,應及時核查并回應,避免爭議升級為仲裁或訴訟。

  五、典型案例分析

  案例一:法定假日工資拖欠案

  某公司以“效益不佳”為由,拖欠勞動者2024年國慶節加班工資。勞動者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后,公司被責令補發工資并處以罰款。

  案例二: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

  某餐飲企業老板在拖欠員工工資后逃匿,被公安機關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立案偵查,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。

上一篇:無財產分割的離婚訴訟費用詳解:流程、標準與省錢攻略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相關資訊

'); })(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