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北京浩云律師事務所官方網站!

分享:

在線留言 message

姓名(*)
姓別:
電話(*)
留言:

注:“ ( * )”號為必填項

行業新聞

  您的位置:首頁 > 相關資訊 > 行業新聞

勞務派遣勞動仲裁責任認定實務指南——用工單位與派遣單位的連帶責任解析

時間:2025-03-10 13:56:22 來源: 作者:

   勞務派遣勞動仲裁責任認定實務指南——用工單位與派遣單位的連帶責任解析

  一、勞務派遣爭議的核心爭議焦點

  勞動關系歸屬爭議

  形式勞動關系與實質用工關系:勞動者與派遣單位簽訂勞動合同,形成“形式勞動關系”;而在實際工作中,勞動者為用工單位提供勞動,形成“實質用工關系”。

  雙重勞動關系問題:在特定情況下,如用工單位直接發放工資、進行考勤管理等,是否構成雙重勞動關系成為爭議焦點。

  責任承擔主體劃分

  直接責任方:工資拖欠、社保缺失、違法解雇等責任通常由派遣單位或用工單位直接承擔。

  連帶責任適用條件:根據《勞動合同法》第92條,派遣單位或用工單位違法,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,勞動者可以要求兩者承擔連帶責任。

  爭議類型統計

  最高發爭議類型包括工資差額(42%)、工傷保險待遇(28%)、同工同酬(15%)(數據來源:2023年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白皮書)。

  二、法律依據與裁判規則精要

  (一)責任分配核心條款

  《勞動合同法》第58條

  派遣單位是勞動合同訂立主體,承擔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,包括工資支付、社保繳納等。

  《勞動合同法》第62條

  用工單位應履行對勞動者的用工管理責任,如支付加班費、提供勞動保護等。

  《勞動合同法》第92條

  派遣單位或用工單位違反法律規定,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,勞動者有權要求兩者承擔連帶責任。

  (二)連帶責任適用情形

  

  三、證據體系構建要點

  勞動關系證明

  勞動合同(需核對派遣單位公章)、工資銀行流水、社保繳費記錄。

  用工單位考勤表、工作證、內部規章制度簽收文件。

  責任歸屬證據鏈

  工資差額: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之間的《勞務派遣協議》、工資發放記錄對比。

  工傷賠償:用工單位的事故報告、未申報工傷的證據(如員工通知記錄)。

  連帶責任主張依據

  用工單位存在過錯的證明(如未支付加班費、未提供安全防護設備)。

  四、仲裁程序實務策略

  (一)被申請人選擇技巧

  雙被申請人列明

  在仲裁申請書中同時將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列為被申請人,要求連帶責任賠償。

  法律依據: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》第22條。

  仲裁請求設計

  示例:請求派遣單位支付拖欠工資XX元;用工單位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。

  (二)關鍵抗辯點預判

  派遣單位抗辯

  “已盡到管理義務,責任應由用工單位承擔”。

  應對:舉證派遣單位未履行監督義務(如未審核用工單位工資發放)。

  用工單位抗辯

  “與勞動者無直接勞動關系,不承擔用工主體責任”。

  應對:援引《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》第10條,主張用工單位實際行使管理權。

  五、費用計算與風險防范

  (一)仲裁階段成本

  案件受理費

  勞動爭議仲裁不收取費用(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》第53條)。

  律師代理費用

  按小時收費(2000-5000元/小時)或按標的額比例(10%-15%,最低收費3000元)。

  (二)企業風險防范建議

  勞務派遣協議優化

  明確約定工資發放主體、社保繳納責任分擔、爭議解決機制。

  用工管理規范

  不得直接對派遣員工進行績效考核、薪酬調整等實質性管理行為。

  應急處理預案

  發生爭議時,立即保存考勤記錄、工資單等證據,避免連帶責任擴大。

  六、典型案例分析與啟示

  案例1:某科技公司委托勞務派遣公司招聘員工,后以“不勝任工作”為由解除勞動合同。

  裁判結果:用工單位違法解除,需支付賠償金;派遣單位因未履行審核義務承擔連帶責任。

  啟示:用工單位需對解除理由充分舉證,派遣單位應定期審查用工行為合法性。

  案例2:派遣員工在用工單位作業時發生工傷,用工單位未申報工傷。

  裁判結果:派遣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,用工單位承擔補繳社保及滯納金責任。

  啟示:用工單位應及時處理工傷申報,避免觸發連帶責任。

  七、勞務派遣的特殊性與連帶責任的具體情形

  勞務派遣的特殊性

  勞務派遣涉及三方關系:勞動者、派遣單位、用工單位,法律關系復雜。

  勞動者與派遣單位存在勞動關系,但與用工單位存在實際用工關系。

  連帶責任的具體情形

  派遣單位未依法支付勞動報酬、加班費或經濟補償的。

  用工單位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,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。

  工傷事故中,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未依法履行工傷保險責任的。

  仲裁時效與訴訟費用

 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,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。

  勞動爭議仲裁不收取費用,但律師代理費用需由當事人自行承擔。

  八、實務操作建議

  合同簽訂

  勞動者與派遣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時,應明確工作內容、工作地點、勞動報酬、社會保險等條款。

  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時,應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、責任分擔等。

  證據保留

  勞動者應保留勞動合同、工資記錄、考勤記錄、工作證等證據,以備不時之需。

  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應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,妥善保管相關證據材料。

  仲裁策略

  在申請仲裁前,勞動者應先與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進行協商,尋求和解。

  若協商無果,勞動者應依法申請仲裁,并選擇合適的仲裁請求和被申請人。

  九、結語

  勞務派遣爭議中,責任主體的認定需結合“形式勞動關系”與“實質用工管理”雙重標準。勞動者應通過勞動合同、工資記錄等證據鏈鎖定責任方;用工單位需完善內部管理流程,避免因管理漏洞承擔連帶責任。建議在爭議發生時,優先通過勞動監察部門調解解決,若協商無果,可委托專業律師代理仲裁,重點圍繞證據鏈完整性和法律依據充分性展開主張。

  備注:本文內容基于《勞動合同法》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》及相關司法解釋編寫,具體案件需結合證據材料綜合分析。涉及復雜勞務派遣架構或高額賠償時,建議委托律師進行專項法律盡職調查。

上一篇:勞動爭議仲裁:實務全流程解析與勞動者維權指南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相關資訊

'); })();